發(fā)布時間:2013-09-24 10:33:45
點擊數(shù):112435 次
眼下已經(jīng)進入“金九銀十”的求職旺季,前一段略顯沉寂的招聘市場又趨火熱,畢業(yè)生找工作、社會人員跳槽,匯集成年度人才招聘的一個高峰季節(jié),求職者的熱情也漸漸被調(diào)動起來,求職者你們做好充分的準備了嗎?本期職場,本報特邀HR主管鐘智勇講解,如何在“金九銀十”的人才市場中,找到合適的工作。
1、準備篇
讓自己保持適度的緊張
“無論是職場菜鳥還是職場老手,面對‘金九銀十’火爆的招聘都應做好全方位的準備!辩娭怯抡J為,求職者首先要做好心態(tài)調(diào)整,讓自己的心情保持適度的緊張比毫無壓力更有利于應聘前的準備。
其次,求職者應制定合理的職業(yè)規(guī)劃,給予自己明確的定位,從而確定自己最適合的職位與行業(yè)。在自我定位時,鐘智勇建議求職者要從四個方面考慮: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擅長做什么?環(huán)境支持或允許我做什么?確定職業(yè)規(guī)劃對求職者來說非常關鍵。
同時,求職者在參加招聘會前,需要盡可能多地了解參會單位的情況。比如:查看招聘會主辦方的網(wǎng)站或主動向主辦方咨詢,了解參會的招聘單位的情況,包括企業(yè)名稱、崗位名稱、工作要求、任職要求等信息。根據(jù)自己的求職意向篩選并列出自己的目標單位,并針對應聘崗位,明確地總結出自身的突出特點和最大優(yōu)勢,并且要能提供相對應的成功案例作為有力證明。
此外,求職者需要在面試前,系統(tǒng)地梳理專業(yè)知識、全面了解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未來前景,溫故而知新,形成全面且富有高度的專業(yè)認識,便能夠給面試官留下基礎扎實、視野廣闊、積極主動的印象。求職者還可以通過想象面試場景,模擬面試官可能的提問以及回答方式,反復訓練自己將之前專業(yè)性的準備以最流暢、最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2、應聘篇
投簡歷有先后主次
“投簡歷和高考報志愿一樣,有先后主次!辩娭怯陆ㄗh,進入招聘會現(xiàn)場后,要合理地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地投遞簡歷。通過前期了解確定下來的重點應聘單位,一定要確保能夠投遞成功?梢韵鹊街攸c應聘單位的展位處投遞簡歷,投完之后,如果時間允許,再走馬觀花瀏覽一遍,按照自己的求職意向,選擇幾個次要目標投簡歷。
鐘智勇提醒求職者,應多準備一些個人簡歷,避免出現(xiàn)簡歷不夠用的尷尬情況。同時,用于招聘會的簡歷一定要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把握求職者的亮點。
此外,求職者也可帶上自己其他材料如畢業(yè)證書、資質(zhì)證書、成果證書和作品等的復印件。
在招聘會上,求職者如果遇到心儀的單位和崗位,應該把握機會,主動與招聘人員交流,給招聘人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從而贏得面試機會。不過在開口說話前,可以多聽聽招聘單位的介紹,多聽聽其他求職者對招聘單位的詢問和議論,獲取用人單位更多的信息。
當自己與招聘者面談時要有一說一,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在自己回答完面試官的提問后,可以主動提問題,了解企業(yè)和崗位的信息!按蠖鄶(shù)招聘單位不會現(xiàn)場面試,而是在通過簡歷篩選后,打電話通知求職者面試。”鐘智勇提醒,當手機上有陌生號碼來電時,求職者切忌語氣粗魯?shù)亟勇犽娫,也許正是通知你面試的電話;同時,在對方表明身份后,也不能表示出不知所云或者詢問得太過詳細的依賴態(tài)度,這些都會給招聘人員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
3、細節(jié)篇
不忽略任何細節(jié)
“細節(jié)決定成敗,不要因為一些細節(jié)上的忽略,而導致精心準備的應聘失敗。”鐘智勇認為,守時是最不能忽略的細節(jié)之一,也許是幾分鐘的時間就會決定職場生涯。在面試前,準確定位企業(yè)的位置,查詢最快捷的路線,準確估算時間并預留足夠的應付堵車等意外狀況的時間,確保面試不遲到。如果是一次特別重要的面試,可以事先踩點。“面試時衣著上也需要注意。盡管現(xiàn)在是張揚個性的時代,但是在面試時切忌奇裝異服。”鐘智勇認為,面試時求職者奇特的造型風格會給面試官留下與企業(yè)文化不符的印象。建議求職者為自己準備一套合身的休閑職業(yè)裝,顏色不要過于夸張、耀眼。著裝應以符合身份、符合場合、清新、自然為宜。
此外,男求職者不要卷著自己的簡歷去面試,女求職者不要從滿是化妝品的包里翻騰筆或資料,否則會給面試官留下非常不正式的印象。而是應該準備一個面試專用文件袋,文件袋中應包括簡歷、設計作品、記事本、簽字筆、相關證件等面試所需物品。
對于招聘單位,求職者也需要留一個心眼。首先應該看清楚招聘活動舉辦單位的資質(zhì);其次,對于用人單位企圖收取的任何費用都應該拒絕。如果和用人單位達成了用人意向,要重視合同的簽訂。不僅要注意依法保護自己,也要守約,不要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或提供個人的虛假信息損害中介機構的聲譽,毀了個人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