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4-05-05 14:01:05
點擊數:89619 次
油氣領域改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政策也一個接著一個,乍看之下,仿佛混合所有制已經深入根本。而實際上,在成堆的政策背后,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態(tài)度卻依然糾結。
“對民營企業(yè)來說,不過是多了一個渠道投資,你想在混合所有制中有發(fā)言權?那是不可能的!币患颐駹I燃氣公司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沒有發(fā)言權,怎么保證分紅權?上下游都在人家手里,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分紅獲利,其他方面想都別想!
價格機制僵化也是真正市場化的一個障礙。即使在一些早已開放的油氣領域中,因為對上下游缺乏控制力,價格機制僵化,導致民間資本一直裹足不前。而對于新開放的領域,民企同樣對上下游的控制充滿了擔心。
油氣的改革開放
儲氣設施運營管理放開,鼓勵各種所有制參與,成為油氣領域混合所有制的一個新話題。
4月29日,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關于加快推進儲氣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兑庖姟饭膭罡鞣N所有制經濟參與初期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是油氣領域最新的政策。
稍早之前,今年年初曾提出的中石化銷售端引入混合所有制的財務顧問已經確定。只待財務顧問完成審計和評估后,引資方案將最終落地。按照中石化早前的改革時間表,將于6月份公布具體引資方案,民資將分享其銷售板塊的收益。
中石油的改革方案集中在其具有優(yōu)勢的上游領域。中石油4月下旬召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批準擴大遼河、吉林油田經營自主權試點建議方案和部分管道資產整合方案。
上游和管道是中石油的優(yōu)勢業(yè)務,中石化的煉化和下游銷售則是其強項。這意味著雙方都拿出了優(yōu)質資產來推動混合所有制。
然而,也有業(yè)內人士對此持保留意見。一名中石化下屬單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總體上還是因為中石油、中石化近年來投資大,攤子鋪得大,所以巨頭需要通過混合所有制融資,來支持其繼續(xù)投資。
即便如此,油氣開放還是以嶄新的面孔出現在了大眾面前。4月22日的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以及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都提出,要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油氣領域,并表示要推出80個項目向民資開放。
國家發(fā)改委也專門就推動天然氣長效供給機制和儲氣設施建設發(fā)文,要推動油氣改革,引入民資。
油氣領域的改革開放潮已漸漸形成,在這一大潮下,很多民營公司也在積極做準備,試圖順勢進入此前無法觸碰的領域。本報記者接觸的幾家石油裝備制造企業(yè)都表示,爭取利用自身優(yōu)勢,借助這個“浪潮”向上游延伸,但目前都還沒有實質性的舉動。山東科瑞副總裁對記者說,現在看到了機會,但還在觀望。
開放的“肉”不肥?
針對儲氣設施的開放和引入各種所有制投資,上述燃氣企業(yè)人士稱,儲氣設施一直是開放的,但因為無法盈利,民營企業(yè)并沒有參與的積極性。
《意見》指出,我國天然氣產業(yè)保持快速增長態(tài)勢。天然氣利用領域不斷拓展,深入到城市燃氣、工業(yè)燃料、發(fā)電、化工等各方面。
但是,由于城市燃氣用氣不均衡及北方地區(qū)冬季采暖用氣大幅攀升,部分城市用氣季節(jié)性峰谷差巨大,加之目前儲氣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調峰能力不足,冬季供氣緊張局面時有發(fā)生。
據本報記者了解,調峰責任主要由天然氣銷售企業(yè)和城鎮(zhèn)燃氣企業(yè)承擔。但一般城鎮(zhèn)燃氣企業(yè)都會將調峰責任推給銷售企業(yè),銷售企業(yè)即石油巨頭,主要是中石油的銷售公司。
上述燃氣公司人士稱,燃氣公司和銷售企業(yè)簽訂供氣合同,遇到氣荒就從市場上購買LNG(液化天然氣)應急,甚至貼錢來保住消費端的市場份額。天然氣銷售企業(yè)隸屬石油巨頭,保證供應一般是“任務性”的。
大的天然氣儲氣庫投資額大,但在現有的機制下并無法盈利,主要是由石油巨頭來承擔。事實上,儲氣設施并沒有禁入政策,但民資在計算投入和收益后,基本沒有企業(yè)愿意投資。
這一情況在中石化和中石油混合所有制推出的領域也存在!皣衅髽I(yè)也是企業(yè),推出的領域肯定是邊際油田,經過充分勘探的區(qū)塊推出來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推出好區(qū)塊還要面臨利益尋租的指責!币晃徊辉竿嘎缎彰闹惺蛢炔咳耸空f。
中石化推出的銷售端雖然在外界看來是優(yōu)質資產,但從全球加油站的發(fā)展趨勢來看,加油站的利潤正在不斷攤薄。通過混合所有制可以股權換資本,上下游控制權也不喪失,這也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上述中石油內部人士稱,未來的大方向是公開招標,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引入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降低開發(fā)成本,讓民資分享收益。但并不會專門向民企招標,因為行業(yè)上下游競爭非常激烈,國企也已充分競爭。
改革之難
油氣領域開放過程中,受制于現有的制度和價格機制,使得參與者的態(tài)度仍然糾結。比如即使放開了原油進口權和進口配額,但面臨既有的中石油和中石化煉廠“排產單”的困擾,民營煉廠要么自身產能還沒有形成,要么環(huán)保需求達不到標準。民企仍舊處于邊緣地帶,左右為難。
價格機制的難題在油氣領域很突出。成品油價格浮動,但上游原油價格并不是隨行就市。中石油、中石化又是上下游一體的公司,利潤可以在各個板塊間流動,造成銷售端的表面“繁榮”。而上游和煉化的虧損則由國家補貼,并沒有有效的市場機制。
天然氣則更是如此,中石油和中石化、中海油背負著進口氣批零倒掛的虧損。即使一直是開放的,民營企業(yè)也一直對儲氣設施等基礎設施敬而遠之。
上述民營燃氣人士稱,氣源端的價格相對固定,儲氣設施出來的價格差距沒有拉開,并不足以吸引企業(yè)投資。LNG因為密度高,適合儲氣,但供應管道氣的經濟效益卻不明顯,歸根結底還是價格沒有到位,價格形成機制不靈活。
同時,油氣領域固有的價格機制形成已經很久了,上游的參與者并不多,不足以形成競爭市場。山東科瑞副總裁說,未來會找一切可能的機會逐漸向上游拓展,但短期內不會看到成果。很多民企已經看到了機會,但大都還在觀望。油氣開放引入民資“縫隙”的破裂聲越來越大,但何時能形成真正的“裂縫”還有待觀察。